对于货运车辆来讲,导致车辆出现爆胎的原因,一般主要存在以下几种: 1、超载。 目前国内货运车超载运输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多车主认为,货运车辆不超载就不能赢利,殊不知,这也是导致爆胎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货车的实际载重量超过轮胎的最大允许载荷时,轮胎的内压就会增大,一旦超过轮胎气门的密封压力,就会引起轮胎漏气。由于货车的后轮多为双胎式设计,如果其中一个轮胎漏气车主却没及时发现,那就会导致后双轮中的另一轮胎负荷过大、引起爆胎。 2、气压不符合标准。 轮胎气压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胎压过高,一种则是胎压过低。 胎压过高就不必多说了,就像充过量的气球一样的道理,一些车主为了获得更大的承载性能,在给轮胎打气的时候,往往会超出其气压值要求,使得轮胎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一旦遇上超载、路面颠簸等因素,很容易造成爆胎。 胎压过低也同样危险,会导致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变大,行驶阻力也相应变大。当车辆高速行驶时,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前后两端反复、高频、大幅度地完成弯曲和拉直的动作,极易达到疲劳限值,引起爆胎。 另外,轮胎气压过低还会使高速运行的轮胎的外胎和内胎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对内胎会造成一定的磨损。 3、长时间高速行驶。 车辆长时间、高速行驶时,轮胎与路面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聚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轮胎自身高温,一方面容易使轮胎自身膨胀、抗压性变差,另一方面轮胎内压也容易升高。 其次,车辆长时间高速行驶,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轮胎劳损面难得到调节,时间过长以后也容易导致内压超过轮胎劳损面负荷强度,产生爆胎。 4、长时间频繁制动。 车辆长时间、频繁的使用轮端制动器,制动系统的摩擦组件会逐渐产生高温,使轮胎气门底部的胶皮密封性变差,爆胎的几率更高。 5、冷水给轮胎降温。 建议使用淋水降温装置的车主在启程时就将气压淋水打开,不要等到轮胎温度上升后再给轮胎降温,如果轮胎温度过高时使用淋水装置,轮胎外部温度下降、橡胶收缩,轮胎内部却还保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轮胎内外受力不同,容易引起爆胎和制动鼓变形开裂。 6、轮胎内伤 轮胎内胎曾经出现问题修补过,其密封性与负荷能力远不及未修补过的轮胎。其次,修补过的内胎一般会使用橡胶垫片,原本是为了避免修补后的轮胎在外胎穿孔处“冒泡”,可这种垫片在车辆负荷的状态下又会对内胎修补处产生磨损,若经常超负荷行驶或遇路面颠簸,很容易使轮胎爆胎。 7、轮胎表面过度磨损或腐蚀 表面过度磨损的轮胎负荷能力及抗压强度远远落后于正常的轮胎,在高温天气、超速、超载、路况颠簸的情况下都很容易出现爆胎。 同样,轮胎表面受到油类等物质腐蚀后也容易引起爆胎,这是因为轮胎是由橡胶制成的,其化学成分是有机物质,这种有机物易溶于汽油、机油等有机溶剂,引起开裂现象,这样的轮胎不具备常规的负荷能力,上路行驶时极容易发生爆胎。 夏季防爆胎建议: 1、经常检查轮胎气压,尤其是在轮胎充气后和出车前,将轮胎气压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2、尽量给轮胎充氮气,氮气属于惰性气体,不含水、不含油,不会对轮胎产生氧化作用,也不会对轮圈产生腐蚀,可长期保持胎压稳定,减少爆胎几率; 3、上文中提到的引起车辆爆胎的因素要严格避免,不超载、不超速,选择恰当的辅助制动装置和方式; 4、至少每周检查一次轮胎状态,轮胎花纹深度、轮胎壁是否存在老化现象、轮胎是否存在损伤、轮胎花纹里是否存在异物等; 5、避免长时间高速行车,跑上两个小时尽量停下来休息10分钟左右,给轮胎自然降温的时间,不要长时间行车导致温度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