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方式:   回复条数 
间隔时间: 分钟
日期限制:
楼主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17:23 | 只看该作者
专属论坛:运营状况  情感交流  江淮恺达 
  

我 是常智,出生于60年代末,是安徽蚌埠市怀远县常坟镇人,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 农民。那时的中国七十年代的农村,实行的还是集体生产制度,那时候的农民,生活的相当贫困,每家每户的口粮,都是按工分制度分配的,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谁家出得劳力多,到时候分得粮食也多,一家人的温饱都寄托在生产队分得那一点粮食上,可是那时的生产力跟不上,亩产才二三百斤,就算辛苦一年也分不了多少粮食,不少家庭面临着忍饥挨饿的境况。
 那个年代,连出去打工的机会都没有,工人是工人,农民是农民,各司其业,守着自己的饭碗,若农民想成为工人,你得有手艺,有智慧,得到大队的推荐,得到组织的批准,才能转行,不然,你就得老老实实地待在农村里,本本分分地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挣自己的工分,养活一家老小。
俗话说:穷则思变。我们老老小小一大家子全靠爹爹奶奶、爸爸妈妈的 工分吃饭,饥一顿饱一顿,又都是长身体的 时候,所以,爸爸一直都 在琢磨想着做点 小生意.....

0人参与
查看更多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1# 1#
发表于 2020-12-16 17:34 | 只看该作者
越努力越幸运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分享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