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方式:   回复条数 
间隔时间: 分钟
日期限制:
楼主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6:02 | 只看该作者
潍柴为何停止向其最大的用户供应发动机?收购湘火炬是否经过股东大会同意?收购资金为何高出竞争对手收购上限两亿元……中国重汽与潍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斥10亿元巨资收购湘火炬,控制陕西重汽之后,12月1日,潍柴动力与陕西重汽在西安召开联合会议,对外正式宣布停止对其母公司、最大客户--中国重汽提供发动机。然而,就在一周之前的11月24日,潍柴动力成功收购湘火炬的新闻发布会上,潍坊柴油发动机厂厂长、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公开对各大媒体表示与中国重汽关系非常好,只是存在一些商务问题,但事隔仅一周,又突然对外公开宣布停止向中国重汽供应发动机。

  按道理,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而言,"盈利"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与众多流通股股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尤其对于潍柴动力这一由国企分拆出来的上市公司,其身上更担负了国家的利益。中国重汽是潍柴动力最大股东也是最大客户,每月4000多台发动机的需求量给潍柴动力带来的月收入就有两亿元之多。而现在潍柴动力突然做出决定,不要这每月两个亿了,潍柴的"棋路"着实令人费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疑问并不只这一点。

  不久前,本报记者在中国重汽得到证实,作为潍柴动力第一大股东,中国重汽曾经以书面形式反对潍柴收购湘火炬,那么在第一大股东反对的情况下,潍柴是如何做到成功收购湘火炬的,是否经过了股东会认真讨论?而且在面对收购惟一竞争对手8亿元收购上限的情况下,为何要以高出两亿多元的10.2338亿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更值得注意的是,潍柴动力立志要做独立发动机厂,却为何在舍弃中国重汽后又与陕汽结成"对子"?而收购之后,潍柴又将如何应对中国证监会提出的合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在中国重汽与潍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切都耐人寻味。"斩首行动"

  事实上,潍柴动力针对中国重汽展开的行动并不只是停止提供发动机。

  根据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在这之前的10月份,中国重汽与潍柴共同在上海举办了一次用户洽谈会,但会议当天竟然没有一个潍柴人到会。矛盾激化后,在与陕汽共同召开的"誓师大会"上,潍柴负责人提出了所谓的"斩首行动",动员所有力量要把中国重汽快速打倒,提出凡是经销商退还中国重汽一辆车,就奖励其2000元,意图是变重汽营销网络为陕汽所有,并动员所有力量封锁中国重汽发动机配套供应商,与此同时,还针对中国重汽的用户提出了一个可服务可不服务规定,表示"凡是用户使用原因不予服务",而中国重汽尚有60000辆车在保修期内。

  了解中国重汽与潍柴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潍柴这几年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重汽的日益强大,2004年,潍柴动力产销斯太尔发动机15万台,其中供给中国重汽4.5万台,2005年截至11月底,潍柴动力产销斯太尔发动机10万台,中国重汽产销重型汽车也超过了4万辆。中国重汽占据了其4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潍柴发展最大的支持。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重汽与潍柴矛盾没有完全激化的时候,谭旭光曾在很多场合称呼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亲爹",而突然之间,潍柴非但不要这个支持了,反而与中国重汽的竞争对手联合起来要"斩首"。

  前后态度差别如此之大实在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事实上,从中国重汽整体上市获批一直到不久前潍柴收购湘火炬,一系列的谜团、疑云笼罩在中国重汽与潍柴上空,各种各样的猜测揣摩也随之而来。在中国重汽与潍柴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根本矛盾,根源又是什么?谋求独立

  中国重汽与潍柴的关系一开始是联营公司,后来潍坊柴油机厂变更隶属关系之后,成为中国重汽的全资子公司,2002年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谭旭光为首的9人领导班子共占4.6%的股份,他个人持股比例超过了1个百分点,而这正给后来爆发的一系列矛盾埋下了伏笔。

  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谭旭光开始以潍坊市政府名义给中国重汽写报告要求改制,改为个人占大股或国有股与流通股平分秋色。一旦按这种方法改制,企业的决策权就都落到了一个人手里了,当时中国重汽以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拒绝了这个要求。后来谭旭光又多次向中国重汽要求进行"改制",均被中国重汽拒绝。

  但谭旭光一直没有放弃谋求"独立"。他在很多媒体上都曾表示,要把潍柴动力做成世界上最大的通用发动机生产商,誓做中国的康明斯,也一直在为潍柴动力的独立多方奔走。

  而中国重汽集团敲定明年整体上市对于一直想独立未果的谭旭光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由于潍柴厂是中国重汽全资子公司,所以按中国重汽上市方案,希望将潍柴厂纳入其上市公司主体,然后实行独立运作。同时因潍柴厂是潍柴动力控股股东,中国重汽希望潍柴厂所持潍柴动力股份移交中国重汽,以此增加中国重汽上市的含金量。

  此举遭到谭旭光的强烈反对,因为一旦纳入集团体系整体上市,潍柴动力独立的梦将很难再做下去了,而谭旭光如果想要继续进行收购,也就不太可能了。

  于是尽快获取独立筹码成为谭旭光要做的,而收购湘火炬,向整车发展不仅可以降低今后独立所带来的风险,而且可以控制陕汽,并以按照中国证监会要求解决陕汽与中国重汽同业竞争问题来要求独立。这成为潍柴动力停止向中国重汽供应发动机的直接原因。

  "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斗争,这也是一直力求代表国有资产利益的中国重汽与谭旭光之间矛盾的根源。谭个人看重名、利、权,并在许多场合号称自己有9000万元的资产。他实际上是想拿国有资产来为自己创造财富空间。"一位非常了解谭旭光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为何多掏2亿元

  11月24日,潍柴动力以10.2338 亿元的收购价格获得了湘火炬28.12%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事虽然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是却给大家留下了不少疑问,既然中国重汽书面反对潍柴收购,收购又是如何正常进行的?比对手高出2亿多元,最终以10.2338亿元(其股票代码2883.HK)的价格完成收购,这一价格是否经过认真论证?收购背后有何隐情?

  一位熟知整个收购内幕的人士告诉记者,潍柴动力此次收购湘火炬根本没有召开股东大会,没有经过股东会的同意,同时为了掌控表决权,他还让公司管理层签字把所有股权委托给他。因此在董事会被"虚假"地告知中国重汽的领导层已同意收购事宜之后,收购便在大股东反对、大部分股东和董事不知内情的情况下"风风光光"地完成了。

  而对于收购价格,根据记者的了解,湘火炬的真正收购价值约为7个亿,通过竞争能够达到8个亿,而最后的竞争者只剩下万向和潍柴,万向的收购上限为8亿元,那么潍柴为什么定了10.2338亿元一个如此高的价格,而2338又与其股权代码相同,难道这仅仅是巧合?这个价格里面是否掺杂了人为因素?又是否隐含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潍柴完全没有必要多拿出2亿元相当数量的国有资产实现它的收购。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自国家证监会。尽管国家证监会明确行文: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我们原则上同意,但是对于陕汽与中国重汽之间的同业竞争以及康明斯发动机的同业竞争,希望潍柴收购后要按市场规则来依法解决。这个问题潍柴一直没有予以正面答复,只是说支持陕汽独立做强做大,但实际上,在潍柴与中国重汽关系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潍柴与陕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并不为大多数人看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他们之间合作的基础薄弱,经不住考验。60亿元引发资金链危机

  "没想到发动机对整车销量影响这么小;没想到银行这么嫌贫爱富,一分钱都不贷给;没想到陕汽个个是扶不起的阿斗;没想到杭发(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发展这么快;没想到配套商这么不听话;没想到中国重汽品牌比潍柴还要响。"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谭旭光酒后吐真言--六个想不到"。

  虽然离12月1日停止向中国重汽供货还不到一个月,虽然"斩首行动"的"誓言"还犹如在耳边,但谭旭光不得不承认潍柴动力已经在为放弃中国重汽以及一系列不科学的决策而备感难受了。

  谭旭光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整车要靠发动机,认为只要他一采取行动,中国重汽就会被迅速打倒,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前中国重汽就已经有所准备了,原来每天最多生产二三十台发动机的杭发,现在每天能够满足中国重汽100多台的需求,而且中国重汽的品牌形象也足够坚挺。事情没有朝着他预期的方向发展,反而由于其一系列不科学的决策开始自尝苦果。

  潍柴的老厂区原产能为10万台,加上其投资20个亿新建厂区,目前总共有产能25万台。但是由于宣布不向中国重汽供货,加之今年整体市场情况不好,潍柴面临严重的市场萎缩。据了解,目前潍柴的老厂区就已经吃不饱了,新厂区更是无法进入生产状态,2000亩地的园区都是空荡荡的。

  更为严峻的是,目前潍柴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由于潍柴收购湘火炬投入了10多个亿的资金,开发新工业园区投资20亿元,与此同时,潍柴还有18个亿的应付货款以及12个亿的应收货款,合计60多亿元。目前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已经有4至5个月没有给大多数供货商结清货款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也不再向其提供贷款。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犀利地表示:"潍柴脱离中国重汽是绝对错误的,收购湘火炬得不到集团公司的同意就盲目去做也是错误的。这是一种乱来,不顾国家利益,不顾集团利益。从深层次讲,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与陕汽合作的决策,不仅不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也损害了流通股小股东的利益。作为国企分拆出的上市公司,也是对国家利益的不负责任,说到底就是国家吃亏,股民倒霉。"潍柴将走向何方

  中国重汽与潍柴矛盾激化后,各自的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尽管业内很多人对中国重汽与潍柴矛盾激化一事发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慨,但事实似乎看不出由于潍柴的"背弃"而对中国重汽的发展有多大影响。由于中国重汽杭发能力的迅速提升、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基地在济南、斯太尔技术属集团公司所有,加之又有欧洲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的支撑,中国重汽的提升型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一切都在表明,即便没有潍柴,中国重汽依然能够走得很好。

  而立志要做独立发动机厂的潍柴,却在舍弃中国重汽后与陕汽结成"对子"。谭旭光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把陕汽打造成"中国重汽",目前看来,这种想法太幼稚。事实上,谭旭光如此处理与中国重汽的关系必然会让其他合作伙伴心生戒心,无法坦诚以待。

  重汽有潍柴23.53%的股权,但潍柴对陕汽而言只是间接占7%的股份,在这种情况下,谁心里都会掂量掂量,潍柴说翻脸就翻脸,对每年给你好几个亿利润的大客户都能这样,更何况其他合作者。已有前车之鉴的陕汽心里其实很明白,为防范风险,必须"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事实也正是如此,陕汽目前正积极地上康明斯发动机项目,并且表示今年开工,明年投产。

  想打垮中国重汽,中国重汽却更加强劲有力,想利用新合作伙伴,新伙伴却不是一条心,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的谭旭光将会带潍柴走向何方?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不顾国家、股民、集团利益的乱来,既不是市场规则,也不符合政治规则,同时也不符合道德规则,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带来企业的整体垮台,希望潍柴能够迷途知返。"一位关心潍柴成长的资深人士表示。

  谭旭光的种种做法是否是作茧自缚,最终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大家拭目以待。而对于一直关注中国重汽与维柴发展的我们,还是希望双方能够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从而真正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0人参与
查看更多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1# 1#
发表于 2012-9-8 16:08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吉与加多宝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2#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6: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祥龙于2012-9-8 16:08发表在1楼】
王老吉与加多宝

分不清谁对谁错,只要能给消费者提供好车,服务质量不打折就行啦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3# 3#
发表于 2012-9-8 16:49 | 只看该作者
谁对谁错。。谁人分晓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4# 4#
发表于 2012-9-8 16:55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5#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7: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yxltj于2012-9-8 16:02发表在顶楼】
潍柴为何停止向其最大的用户供应发动机?收购湘火炬是否经过股东大会同意?收购资金为何高出竞争对手收购上限两亿元……中国重汽与潍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斥10亿元巨资收购湘火炬,控制陕西重汽之后,12 ...

~~~~~~~~~~~~~~~~~~~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6# 6#
发表于 2012-9-8 17:07 | 只看该作者
在经济危机面前,一个一个的都会萎缩,还是再次携手吧,别指望外人帮你,钱给自己人不好吗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7# 7#
发表于 2012-9-8 17:09 | 只看该作者
外国也在经济萎缩,他们是在拿他们技术卖钱,咱们完全可以不买帐,那局(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继续携手搞好售后服务,研发新的发动机技术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8# 8#
发表于 2012-9-8 17:18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有点像玉柴刚开始时候跟柳妻结发一样!现在柳妻又多了小三东康成为它的主配!玉柴现在也跟潍柴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9# 9#
发表于 2012-9-8 17:22 | 只看该作者
潍柴的重汽时代牵引车市场是70%份额!那时什么一汽什么二汽,没有资格!两败具伤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分享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